金秋九月,聆听“天地之中”的文明弦音
2023-09-01 09:26:52 来源: 郑州日报
关注河南热线

朋自远方来 共话新文旅

金秋九月,聆听“天地之中”的文明弦音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金秋9月,2023中国(郑州)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将举办,届时海内外嘉宾将相聚“天地之中”, 在这片夏、商、周的建都立国之地,共话新文旅。


(资料图片)

何为“天地之中”?何以为“中”?其为什么能成为郑州这座古老商都留存于万千人心中,最醒目的文化标识之一?来到世界文化遗产——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答案清晰明了。

中天而立 气象浩然

“走进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参观中国现存最早天文台——观星台,探访千年前极负盛名的学府——嵩阳书院,走进闻名遐迩的千年古刹——少林寺……来到这里,才能真正明白何为‘天地之中’,何以为‘中’。”刚刚过去的暑假,对历史文化颇有研究的四川人张鹤,带着10岁的女儿来到登封开展了一场生动有趣的研学之旅。

时光如梭,岁月峥嵘,然而那闪光的时刻,再忆时依然清晰如昨。 2010年8月1日,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9处、河南省第3处世界文化遗产,“天地之中”概念得到世界确认。

该建筑群是以“天地之中”理念为核心,以场所精神体现的文化遗产聚落,包括周公测景台和观星台、中岳庙、汉三阙(太室阙、启母阙、少室阙)、会善寺、嵩阳书院、嵩岳寺塔、少林寺(常住院、塔林、初祖庵)等8处11项历史建筑,涉及砖石结构、木结构、石质文物等众多建筑类型,同时还包括了金石文物、古树名木、壁画、玉器等大量附属文物,遗产年代横跨2000多年。

它们宛如镶嵌在崇山峻岭间的颗颗明珠,闪耀着夺目的中华文明之光。其中,周公测景台和观星台是嵩山地区作为“天地之中”的最直接证明。

据登封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正是在这里,周公利用圭表之法“测土深、正日景、求地中、验四时”,认定阳城(现登封告成)为“天地之中”,我们的先祖,正是在“天地之中”方圆千里之内,书写了最灿烂的文明序曲。“‘天地之中’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华夏民族的宇宙观、哲学观和文化观,正是在此观念的包容影响下,才有了‘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而这些建筑又从礼制、宗教、科技、教育等不同文化层面生动诠释了‘天地之中’这一观念。”

多少年来,“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以其古老与博大、凝练与舒展、沧桑与辉煌,向世人展示着中国古代建筑的瑰丽之华和中华悠久历史的璀璨之光。作为中国先民独特的宇宙观和审美观的生动体现,“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实证了郑州地区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地位。

泱泱华夏 择中建都

泱泱华夏,择“中”建都;文明肇造,根从“中”来。

“天地之中”彰显了郑州之于中国的地位,不仅代表了我市的地理方位,还是古代王权正统性、合法性的来源。在长期历史演进中,“中”的概念塑造了中国人的宇宙观、空间观、时间观、价值观和审美观,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烙印,是郑州最独特的文化标识。

“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故嵩高为中岳,而四岳各如其方。”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的这一记述,被一系列现代考古发现所证实。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著名考古学家刘庆柱告诉记者,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考古工作者在嵩山周围发现了可能为夏代都城的登封王城岗城址、新密新砦城址与偃师二里头遗址。继夏之后,商代早期都城郑州商城、偃师商城,以及周武王灭商后的都城,均分布在“大嵩山”地区;秦汉至唐宋,大一统王朝的都城基本在“大中原”,继承、发展了夏商以来的“择中建都”原则。

著名历史文化学者阎铁成表示,夏、商、周在“天地之中”的中原地区立国、强盛和一统天下,郑州地区开始被人们称为“中”“中土”“中央”,以郑州地区为核心的区域开始被人们称为“中州”,以中州地区为核心的区域开始被人们称为“中原”,而在“天地之中”“中土”“中央”、中州、中原建立和存在的国家也开始被人们称为中州之国、中原之国、中央之国,简称“中国”,最早地理区位上的“中国”由此诞生,西周时期的青铜器“何尊”铭文就明确记述,把嵩山地区称为“中国”。

“伴随着中原王朝在这里一统天下、多元文明形成一体,又强化了‘天地之中’的中原文明的发展和传播,‘天地之中’逐渐由地理概念再演变为政治概念,后世将继承三代王国衣钵的国家以‘中’来命名,称为‘中国’,历史中国就此形成。这是一个中华民族中央的大舞台,这里上演过的历史活剧曾是东方文明的重头戏。”阎铁成说,在中国国家文明前2000年历程中,郑州多次为都,时逾千年,完整形成了地理上和心理上的“天地之中”概念,并影响了中国数千年。

文化标识 影响深远

郑州先民确立了“天地之中”的概念,产生了以“中”为特征的文明。郑州作为“天地之中”,不仅地理位置居“中”,更是思想包容适“中”,历经数千年发展,博取百家思想之长,形成了中原地区容纳百川、不偏不倚的文化血脉。数千年间,以“中”为特征的文化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时令以天地之‘中’为基准,建筑以对称‘中’轴为核心,治国讲究‘中’道,做人讲究‘中’正,争霸更是以‘得中原者得天下’为战略,儒家倡导的‘中庸’思想影响着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今天的河南人、郑州人,偏爱用‘中’表达肯定和赞美,‘中’字简直成了河南人形象的代表和化身……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中’的理念成为人们观察事物、处理事务、治国理政的重要遵循,流淌进整个文化血脉之中。”阎铁成说。

“‘中’字由原初的一个汉字发展成为中国的根脉文化和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与‘天地之中’理念密不可分。”郑州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文化研究所所长刘涛认为,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天地之中”概念不仅影响了中国人的政治、军事、建筑、哲学、宗教、文化、民俗等各个方面,也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为人处世方式,乃至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

古老的郑州,给后世留下了一段辉煌灿烂的文明史。今天的郑州,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上,正踏着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强劲鼓点,努力将“天地之中”的文化光芒远播四方。

近年来,郑州市提出以“四地”支撑“全国重地”,建设文化强市,打造“中华儿女的寻根之地、中华文明的朝圣之地、中华文化的体验之地、国学教育的实践之地”,倾力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地中的全国重地”。

我们有理由相信,深受“中”文化鼓舞和滋养的绿城,千百年来锻造出开放胸怀和包容胸襟的郑州,必将从先民手中接过文明的火种,接力续写新的辉煌篇章!

本报记者 秦华 文 李焱 图

责任编辑:hN_0126